在“北溪-1”“北溪-2”天然气管道接连被曝出发生泄漏后,当地时间9月27日,据瑞典电视台报道,瑞典测量站于26日在“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附近海域探测到了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
目前针对导致“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的原因,各方还毫无头绪。不过,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表示,很难想象“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是偶然事件。这是蓄意的行为,情况已经十分危急。
“北溪-1”天然气管道于2011年建成,从俄罗斯经由波罗的海海底向德国运输天然气。9月初,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由于发现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
“北溪-2”天然气管道于2021年9月建成,但由于受到美国阻挠及西方制裁,未投入使用。
由此来看,发生天然气泄漏的时候,“北溪”天然气管道都没有投入使用。《华盛顿邮报》指出,“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泄漏并不会直接影响欧洲的能源供应,至于天然气泄漏将对自然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则需要进一步评估才能确定。
两次剧烈的爆炸
“北溪”天然气管道附近海域发生的两次爆炸间隔超过17个小时。
当地时间9月26日,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探测到两次不同的爆炸,凌晨2时03分探测到第一次爆炸,其强度相当于1.8级地震。随后,在下午7时04分,发生第二起更强烈的爆炸,震级相当于2.3级。
值得注意的是,“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两处泄漏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泄漏点都位于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 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地震学副教授比约恩·伦德表示,第二次爆炸的地点距离天然气泄漏地点只有五六公里。伦德强调,地理区域的复杂性意味着任何估计的距离都有些许偏差。
“这些数据更令我们确信,这些是爆炸,而不是地震或是山体滑坡或其他自然事件。”伦德说道,可以清楚地看到波浪从底部反弹至表面。
眼下,对于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天然气管道的泄漏,各方都已展开调查。不过,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事故原因是遭人蓄意破坏。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表示,虽然爆炸发生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但主要发生在国际水域,因此这并不是对丹麦的袭击。“这是蓄意行为,并不是意外。情况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了。”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7日,丹麦公布“北溪”天然气管道海上管线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泄漏的现场照片。图/IC photo
当地时间9月27日,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也对记者表示,虽然波兰方面还不清楚事情的细节,但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起蓄意破坏行为。
针对蓄意破坏的结果,欧盟也表明了态度。在与弗雷泽里克森交谈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故意破坏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或导致最强烈的反应。
还有许多人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被曝出泄漏之时,波兰正要举行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项目开通仪式,该项目通过丹麦将挪威的天然气田和波兰连接起来。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是一条从北海挪威大陆架向波兰输送天然气的工程,将于今年10月1日投入使用。
布鲁塞尔智库的能源专家西蒙尼·塔格里亚皮特拉(Simone Tagliapietra)认为,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波罗的海管道是欧盟寻求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泄漏或由俄罗斯或反俄罗斯(势力)活动导致,有一种可能是,随着波兰和挪威开通管道,有人想发出一种俄罗斯与西欧“决裂”的信号。
俄罗斯否认对损坏天然气管道承担责任。当地时间9月27日,克里姆林宫表示,俄罗斯方面非常关注这一情况,需要立即进行调查,因为这是一个影响“整个大陆”能源安全的问题,不排除一切可能。
导致天然气泄漏的原因还没找到,修复管道的时间也没有定数。泄漏发生后不久,负责建造和运营“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北溪AG公司发布声明称,“北溪”天然气管道的三条支线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现在无法估计恢复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的时间。
乌克兰局势或将升级
“北溪-1”在今年9月初因设备故障原因已被完全停止输气,“北溪-2”更是在建成之后,从未投入使用。《华盛顿邮报》指出,就此来看,“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故障不会直接对欧洲能源供应产生影响。
尽管天然气没有通过管道输送到欧洲,但管道中仍有大量天然气。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政府今年年初宣布暂停“北溪-2”项目审批程序时,该管道内已充入3亿立方米天然气。
丹麦气候、能源和公用事业部长丹·约根森表示,可能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制止住向波罗的海表面泄漏的天然气。这也引发了民众对天然气泄漏或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担忧。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天然气泄漏造成的潜在环境影响很难评估。专家表示,实际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量取决于很多变量。在甲烷释放到大气中的头20年里,其威力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但是当气体在水下释放时,水至少能吸收一部分。
美国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卡罗琳·拉佩尔(Carolyn Ruppel)表示,“我们还不知道甲烷具体的排放量,不知道排放将持续多长时间,也不知道排放时形成的气泡大小,所有这些都是了解甲烷可能会释放多少的关键。”
但由于管道的深度相对较浅,只在水面以下约75码(约合68.58米)。科学家们表示,目前的情况令人担忧。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7日,丹麦哥本哈根,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左二)就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向媒体发表讲话。图/IC photo
除“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导致的实际问题外,其背后的象征意义或更为重要。
还记得11年前,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法国时任总理弗朗索瓦·菲永以及荷兰首相吕特悉数前往德国北部的卢布明,参与“北溪-1”天然气管道1号线正式运行的开幕式。
当时各国政要对“北溪”项目充满了溢美之词。默克尔称其为“欧盟与俄罗斯间安全又有弹性的伙伴关系的典范”,梅德韦杰夫相信俄罗斯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将有美好的未来。这些大人物满脸笑容地合力扭动一个象征性的阀门,将第一批天然气释放到欧洲,代表着“北溪-1”天然气管道1号线正式通气。
据新华社报道, 美国政府不断阻挠“北溪-2”项目开通。 在俄罗斯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两天前,德国政府宣布暂停对该项目的审批程序。 随着美欧不断加紧制裁,俄方从6月中旬起大幅减少经由“北溪-1”向欧洲供气量,8月底又宣布因管道维修需要暂停输气。 欧洲多国眼下面临天然气供应短缺、价格高涨局面,正四处寻找替代气源。 俄政府呼吁启用“北溪-2”以摆脱当前能源危机,但被欧盟方面拒绝。
资料图
如今,“北溪”天然气管道接连发生泄漏事故。《华盛顿邮报》指出,眼下的最新事件可能标志着“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彻底终结。
欧亚集团分析师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受损程度意味着,即便有政治意愿让“北溪”管道开通,今年冬天也不太可能向欧洲输送任何天然气。 莫拉维茨基也担心,这或标志着乌克兰局势的升级。
记者 | 栾若曦
编辑 | 张磊
延伸阅读:
北溪泄漏波兰拍手 猪队友暴露幕后黑手
大象新闻记者 吴斌/编译
波兰前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在推特上说“谢谢美国”
大象新闻记者据今日俄罗斯报道。当地时间9月26日,在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发生一系列海底爆炸后,目前已失去所有压力。该爆炸切断了俄罗斯向德国的天然气供应。在这之前,俄罗斯声称由于技术原因,第一条管道以低压模式运行;而第二条管道虽然已完全加压,但由于德国拒绝对其进行认证而无法运行。
虽然美国、俄罗斯和大多数欧洲国家对9月26日爆炸事件的幕后推手尚未作出判断,但前波兰部长和欧洲议会议员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却不以为然。“谢谢美国,”西科尔斯基9月27日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波罗的海水域大规模天然气泄漏的照片。西科尔斯基后来用波兰语发推文称,对北溪管道的破坏意味着如果俄罗斯希望继续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就必须“与控制兄弟会和亚马尔天然气管道的国家进行对话,也即同乌克兰和波兰对话”。他最后总结道“干得好”!有意思的是,莫斯科驻联合国副大使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则感谢西科尔斯基“清楚地指出了是谁支持了这种针对民用基础设施的恐怖攻击!”
西科尔斯基不仅是欧洲议会议员、前英国公民、美国和北约智囊团成员,还是波兰前国防部长(2005-2007年)和外交部长(2007-2014年)。2014年10月,他因捏造俄罗斯总统普京想要和华沙共同瓜分乌克兰的说法而被捕,并被迫承认上述说辞是谣言。
2022年1月西科尔斯基称俄罗斯为“连环强奸犯”,并在6月告诉乌克兰Espreso TV电视台,北约有权向基辅提供核武器。
与西科尔斯基相比,波兰总理马泰乌什·莫拉维茨基则稳重得多,他将北溪事件描述为“与乌克兰局势下一步升级有关的破坏行为”。
虽然西科尔斯基在感谢美国,但基辅却在指责俄罗斯。总统泽连斯基的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称这是“俄罗斯策划的恐怖袭击和对欧盟的侵略行为”,并说最好的反制措施是向乌克兰军队派遣德国坦克。
编译自今日俄罗斯
牛弹琴:北溪天然气管道突发剧烈爆炸 谁干的?
对欧洲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现在欧洲最缺的是什么?
不是粮食,也不是石油,而是天然气。没有天然气,很多工厂没法开工,很多人冬天都会被冻死。所以,大家看到,国际油价现在跌下来了,但欧洲的气价,却仍是之前的很多倍。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遭顶头风。在俄罗斯断气的当下,丹麦军方突然发现,埋在深海里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突然发生了剧烈爆炸。
资料图
图片和视频显示,海面上形成大量气泡,仿佛是一个大洞,看得实在有些瘆人。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件。
对欧洲来说,更是一个噩梦。用彭博社的话说,这是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信号,欧洲要在没有俄罗斯大量天然气输送的情况下,挺过这个冬天了。
毫无疑问,这将是欧洲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综合各路媒体的信息。
资料图
1,爆炸发生在26日,据瑞典科学家披露的数据,其中一次爆炸的震级,达到了里氏2.3级,瑞典南部的30个地震测量站都有记录。
2,“北溪-1”和“北溪-2”两条管道,发生了三次严重的天然气泄漏,其中,两次发生在“北溪-1”,一次发生在“北溪-2”。按照丹麦政府的评估,泄漏至少还会持续一周。
3,两条不同的管道,同一天发生严重爆炸泄漏。再缺乏想象力的人都清楚,这不大可能是技术原因。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很明确,她认为这是一次蓄意破坏行为。
4,爆炸地点也很有讲究,远离俄罗斯,在靠近丹麦和瑞典的公海海域,距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不远。
5,按照网络上的分析,这样的连环爆炸事件,一般人很难做到,不排除军方甚至特种部队所为。
欧盟立刻作出了反应。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7日表示,她已经和丹麦首相进行了交谈,最重要的调查这起事件,但故意破坏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都将导致可能的最强烈反应”。
事情基本断定:这是故意破坏。
谁干的?
不用多想,肯定是罗生门。俄罗斯的第一反应是:事故性质还不清楚,俄对此事感到担忧。美国的最初说法是:美国不会猜测原因,但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CNN援引一欧洲安全人士的话说,这是蓄意破坏,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你必须问:谁会获利?”
谁会获利呢?
我们就做一下排除法吧。
第一,德国?
基本可以排除,因为这两条天然气管道破坏,德国是最大输家。
原先俄罗斯断气,德国人多少还存着念想,吵完了最终还会恢复通气。现在,管道爆炸了,何时修复不知道,这个冬天基本没戏了。
类似的,丹麦也不大可能。尽管爆炸地点,就发生了丹麦附近。
资料图
第二,波兰?
在西方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分析,波兰的嫌疑不容排除。
爆炸地点,离波兰不太远。而波兰是东欧最反俄、也是支持乌克兰最卖力的国家。反正,俄乌冲突后不久,俄罗斯就断供了波兰的天然气。
既然俄天然气也轮不到我,那索性,大家都别用了。
当然这只是推测。或许这也只是巧合,就这几天,波兰将举行挪威天然气输往波兰的启动仪式。
第三,美国?
反正,“北溪”管道爆炸发生后,一段拜登的记者会问答刷屏了。
拜登:如果俄罗斯发动入侵,那就不会有“北溪-2”,我们将终止它。
记者:但是,这个项目在德国控制之下,你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拜登沉思了一下:我向你保证,我们将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查了一下,这段视频是今年2月,在俄乌冲突前几天。
为什么会突然刷屏?
原因,你懂的。
更有意思的,波兰前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发推,就一张海面爆炸图,上面配了一句话:谢谢你,美国(Thank you, USA)。
够有内涵吧。
他可能觉得还不过瘾,后来又发推说:这是一件小事,但波兰人却充满了欢乐。
资料图
第四,俄罗斯?
反正,按照乌克兰官员的说法,这就是俄罗斯干的,是“恐怖主义”行径。
逻辑是,俄罗斯这样干,就可以不供应欧洲天然气,向欧洲极限施压。看西方社交媒体,还真别说,相信这种说法的人大有其在。
不能排除任何一种可能性。但这里面的逻辑悖论是,俄罗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要断气,俄罗斯关闭闸口就行了啊。
反正是罗生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别问我是谁干的?
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知道,现在,波兰人很快乐,德国人很紧张,俄罗斯人很愤怒,美国人则在观望。
最后,就感慨两点吧。
资料图
第一点,几年前,是何等其乐融融。
刚才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当年的一张照片,应该是2011年“北溪-1”启动仪式上,默克尔和梅德韦杰夫笑得像朵花一样,在众多官员簇拥下,将双手搭在管道的控制轮盘上。
仔细辨认了一下,现场官员中,还有当时的荷兰首相马克、法国总理菲永、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
11年后,一切都变了。默克尔下台了,梅德韦杰夫有了新身份,“北溪”管道断气了,现在又发生了爆炸。原来带来希望的互利共赢,最终成了激烈斗争的筹码。
笑容彻底没有了。仿佛是一场噩梦,一切都回不去了。
资料图
第二,做绝了,什么可怕的事情都会发生。
我们的日子还要继续。秋天已经来临,冬天肯定不远了。
但毫无疑问,这将是欧洲人最冷的一个冬天。为了御寒取暖,欧洲的树木肯定倒了大霉,中国的电热毯估计还得加班加点生产。
无情的战火,还在乌克兰大地继续燃烧。在波罗的海,大规模的天然气泄漏,肯定也是一场环境灾难。看西方社交媒体,有人直接P出了一张哥斯拉的照片,真是人在作孽啊。
做绝了,真的什么可怕的事情都会发生。“北溪”管道前所未有的爆炸,肯定还不是最糟糕的。
快讯:两次爆炸后,“北溪”天然气管道
天天微资讯:征地前“抢栽”树木获补
环球微动态:英镑37年最大跌幅!英国新
天天信息:涉案金额远超赖小民与赵正永
全球今日讯:谁破坏了“北溪”天然气管
通讯:布林肯宣称乌可用美提供的武器夺
世界短讯!“北溪”管道泄漏,布林肯:这
观热点:退休7年,黑龙江省公安厅原副厅
焦点速讯:可怕!上海一小区多户居民家
全球速读:逃亡9年,入籍俄罗斯,斯诺登